加强睡眠管理 促进健康成长

浏览数:331 

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 刘建妮

如何落实“五项管理”?在此,笔者就其中的“睡眠管理”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,欢迎老师、家长、专家们共同探讨。

一、强化科学睡眠意识,重视孩子睡眠管理

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很重要的原因,是家长或学生对保障充足睡眠认识不足,重视程度不够。落实睡眠管理的前提,是认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。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,开展了科学睡眠宣传,向学生及家长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,引导家长知悉并遵守“五项管理”要求,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,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。

二、明确睡眠时间要求,科学规范作息制度

睡眠充足,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,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,如果实在满足不了10个小时,也要尽量提高夜间深度睡眠质量。

关于作息时间,家长应做好陪伴和引导,与孩子一起,合理规划学习生活,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制订作息时间表,设定好固定的睡眠时间,促进自主管理、规律作息、按时就寝,有效保障必要的睡眠时间。

三、减少外在因素影响,确保充足睡眠时间

为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,我校各学科课程群致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,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。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“课后延时服务”等时段,在校内尽力完成书面作业。

除此之外,学生的睡眠状况不佳,与家长观念、家庭环境、父母习惯也有密切关系。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,不盲目跟风给孩子安排太多家庭作业和校外辅导班,切实避免“校内减负,校外增负”。

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,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学生诱惑极大,不少学生喜爱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,无法自拔。培养自我管理、自我规划、自我调适能力尤为重要,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,引导他们回归同伴,在运动、游戏、文艺活动中活跃身心、陶冶情操。

四、尽力提升睡眠质量,加强睡眠监测督导

部分学生睡眠问题并不是睡眠时间不够,而在于睡眠质量不高。因此,提高睡眠质量不容忽视。作为孩子们的老师,我们会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,对于睡眠不足的,会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。

学龄期是睡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。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,可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。解决学生睡眠问题,需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携起手来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营造良好育人环境,确保孩子享有充足睡眠时间,培养健康自律、自信进取的学生,促进身心健康发展。



——选自《人和教育》第34期(2021年9月刊)